English

蓄水减沙 借水攻沙

1998-11-24 来源:光明日报 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朱鉴远 我有话说
环境观察站

蓄水减沙借水攻沙

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朱鉴远

治水不治沙,本是治河大忌。泥沙为害有2个特征:一是慢性病,二是连锁反应。张居正完成了荆江大堤,对改革朝纲,发展经济是有利的,但留下了无穷后患。当然,他不修也必有后人去修建。当前治理荆江,一不能拆除大堤,二不能再挖一条长江。治理策略除退耕还湖、清除河障、打掉束水山嘴外,主要是设法弄走河床中已淤积的部分泥沙,并永远减少通过荆江河段的泥沙数量,使其冲淤平衡,今后不再淤积。为达此目的,需治本与治标相结合,即长期行为与短期行为相结合。

治本是在流域上长期不懈开展水土保持,包括停止砍伐森林、封山育林,以达涵养水源(蓄水),减少水土流失(减沙),并且还要改变山区粗放的耕作制度。治本需要很长时间。

治标是修建水库拦沙。治标不能根本解决水土流失,但能在短时间内减少水库下游河道含沙量,起到“蓄水减沙”的作用。长江上游水库已拦截大量泥沙,致使宜昌站输沙量增加不大。

笔者通过计算分析,继三峡工程后在上游产沙区金沙江、嘉陵江、大渡河上先后修建溪洛渡、亭子口、瀑布沟、白鹤滩等4座大型水电站,在不影响原电站设计功能和效益的前提下,与三峡共同调节长江上游泥沙,可使宜昌站输沙量、含沙量减少1/2的年限长达200年左右。该期间宜昌站含沙量相当于当前岷江下游年均含沙量,与唐宋时三峡、宜昌一带含沙量相近。加上水土保持的长期效应,长江可永远恢复到郦道元《江水篇》记载的“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”之景观。

清水出峡后,必定引起中下游河床冲刷,谓之“借水攻沙”。这一现象即将来临,当三峡下闸蓄水之日,即为其下游河床冲刷之时。三峡冲刷时间约50年,此后随出库含沙量增加,下游又要回淤到现有水平。只有在其上游重点产沙区修建大型水库,延长三峡清水下泄年限,才能将出峡清水冲刷平衡时间延长到与治本收效相衔接。因此,必须修建溪洛渡等大型水电站。仅溪洛渡单库运行90年,就可使三峡单库运行86年的泥沙淤积量减少55%,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三峡清水下泄年限。此外,溪洛渡装机容量达1200万千瓦,年发电量达573.5亿度,还具有减少三峡入库洪水,增加三峡、葛洲坝枯水电量,改善水库下游水质和航运等良好的综合利用效益。对于“蓄水减沙”,无论是拦沙条件还是技术上都是可行的。

“借水攻沙”无论功效还是技术上都要复杂得多。从总体宏观上分析,利大于弊。长河道冲刷,相当于疏浚,即挖深河槽,增大泄洪能力,降低洪水水位。疏浚是治河工程的一项主要措施。但冲刷过程是由河段的上游向下游发展,往往形成上冲下淤,对下游防洪不利,待全部冲刷平衡需要几十年时间,因此对淤积河段要采取局部工程措施。河床下切后引起的河势演变,荆江曲流和支流河口变化,也将在百年后出现影响。如果控制不当,近期冲刷对大堤安全、航运、桥梁、取水口等局部地区也将带来不利影响。对远期的影响要作出认真研究,对近期不利影响要采取局部工程措施,控制冲刷或淤积。这一切均要求设计阶段非常认真细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